媒體報導 | 空總中正堂轉型首部曲 台灣第1座定目長銷劇場誕生「PLAYground空總劇場」形式自由、座位數在300至550席之間的中型劇場,這樣規模的長銷式劇場,正是台灣劇場界長久以來亟需的空間。馬天宗表示,「不論以規模論、以彈性論,都是在作品打造、市場發展、深化長銷模式的路上,最需要的空間。」
媒體報導 | 開箱空總長銷劇場《小王子》創票房佳績 營運團隊:未來還有很多可能性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(空總C-LAB)內的古蹟附屬設施中正堂,由民間團隊進行空間活化,轉型為台灣第1個以長銷節目為主的中型劇場,名為「PLAYground空總劇場」。首檔節目《小王子》音樂劇打前鋒,自4月1日首演至今邁入最後一週,可望創下連演36場票房平均7成以上的佳績,對此,營運
媒體報導 | PLAYground空總劇場4月開幕 小王子中文版連演6週在文化部協力下,原空總中正堂4月起將由PLAYground南村劇場團隊大清華傳媒進駐,禮堂將成PLAYground空總劇場,首檔4月起演出主打韓國音樂劇「小王子」中文版,連演6週。
【戲劇評論】何時才算是「完成」的階段?——《沒有人想交作業》南村讀劇 Round 2 &《台北莉莉絲》上半場讀劇音樂會在近年成為一種主流的「階段性呈現」,不管是(部分或全本的)讀劇、Try out、或是多年期演出計畫等,甚至這些「階段性呈現」逐漸走出內部測試,以「售票」方式公開演出,成為演出形式的一種。進一步必須思考的是,我們越來越難定義階段是如何階段、完整演出又得多完整?
戲劇導讀 |《裂縫裡的光》廖梓筠:從街舞到肢體劇場,尋找屬於自己的舞蹈七月底於南村劇場上演的《裂縫裡的光》,是符宏征導演肢體劇場美學的新嘗試,對創作等身的符導來說,有許多第一次。對表演者之一的廖梓筠來說,也有許多第一次在發生。兩年前符宏征導演的另一齣作品《不好意思,可以幫我拍張照嗎?》,梓筠入選為表演者,但因為遇上懷孕生產,最後沒有...
節目行銷實戰工作坊|靈活運用的劇場行銷力行銷的三個階段分別是企劃(strategy)、計劃(creative)、執行(executive),而首先要注意的,就是「人」。行銷的客群,絕對是掌控行銷方向最大的因素,必須明確地看到這些目標對象的需求,因為行銷的目的是把自家產品推出去,所以必須從消費者一方出發去思考,才能達成
演出製作實戰工作坊| 劇場介紹與產業環境從劇場的廣義定義開始,介紹了劇場(theater)的基本概念,以及表演(performance)、空間(place)、觀眾(audience)、等等要素,在構成整個劇場上所佔的重要性。「一群人到了一個空間,看一群人表演,即構成基本的劇場。」雖然定義不複雜,但是劇場發展的歷史,以及